芳玻韧布厚度大于碳纤维,弥补了弹性模量的不足,抗震性能优于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芳纤维纶纤维均为绝缘体,且耐腐蚀,适用于有此类要求的工程项。搭配上专属环氧树脂胶,渗透性优良,能与待加固的混凝土表面形成良好的粘结能力。较早由海外华侨将此项技术代理回国。经过国内项目多年的考验,上海玻璃纤维布纤维布,芳玻韧布在桥梁,上海玻璃纤维布纤维布,房建的加固项目上表现优异,二十年固若金汤,上海玻璃纤维布纤维布。对比碳纤维板,芳玻韧布组成的复合纤维板延伸率更大,故设计拉力应变和厚度大于碳纤维板。芳玻韧布适合于桥梁等动荷载比较频繁的构件加固。上海玻璃纤维布纤维布
芳玻韧布与混凝土变形协调性能好:芳玻韧布复合纤维的热膨胀系数及弹性模量均与钢筋混凝土接近,作为外贴材料与能在野外温差变化较大的桥梁混凝土结构变形协调.实验证明:芳玻韧布复合纤维加固的受弯构件呈塑性破坏。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芳玻韧布复合纤维为绝缘体,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耐高温,抗低温。其加速老化试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的环境下(无紫外线直射),其工作寿命至少50年。施工条件要求低:施工方便,对混凝土基层要求低,现场卷,捆,弯,压,芳玻韧布均不会损折纤维.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影响桥上正常的交通运行。上海玻璃纤维布厂芳玻韧布复合材料是由玻璃纤维与芳纶纤维编织而成的高性能芳玻韧布与环氧树脂浸合,形成的板状复合材料。
达到受弯承载力极限状态前,芳玻韧布与混凝土之间不发生粘结剥离破坏。在进行芳玻韧布加固设计时,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芳玻韧布主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多层时搭接部位应相互错开,平行于主向,且应紧密拼接;进行正截面受弯加固时,纤维材料宜延伸至支座边缘,必要时在端部设U形箍锚固,U形箍宽度不小于200mm;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宜设置构造芳玻韧布,采用U形箍,U形箍宽200mm,受集中荷载为主的梁宜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均匀布置U形箍,相邻两道条带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2。
芳玻韧布主要特点:单层厚度特别厚:厚达1.3mm,其他芳玻韧布厚度常为0.111mm,0.167mm。在加固过程中往往因芳玻韧布太薄而常会发生破碎,上胶粘固后也容易发生过薄而易被破损。抗拉力高:在相同宽度,都为1层的条件下,它所能提供的抗拉能力常为”碳布”材料的1.3,1.9倍。延性好:芳玻韧布复合纤维的延伸率在2%一4端之间,比碳纤维的延伸率(1.4%—-1.7%)大得多,芳玻韧布复合纤维延伸率大,且可抵抗侧向冲击.在某市通城河桥的加固中,用之包裹桥墩柱及横粱,提升了承载能力,而且三年来实践证明保护了以前经验。芳玻韧布抗拉强度为575Mp,弹性模量为26.2Gp,延伸率为2.2%。
未固化完成的芳玻韧布施工部位,下雨前进行保护和防护,避免雨水的冲刷和湿润。机械设备,配电箱设防雨措施。设置防雷、接地装置,下大雨时机械应停止操作,关闭电源系统。按规定搭设材料库,周围设置好排水沟,防止施工材料潮湿受损。冷冻时施工保护措施:灌缝胶等选用适合冬季施工的材料和配比。进行凿除等环境温度对施工质量无影响的一般施工工作,在中午等时间环境温度升高后再进行关键工艺的施工操作。若环境温度不能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则不进行关键工艺的施工操作。芳玻韧布复合材料具有弹性模量与混凝土一致的特点。上海民用结构加固
芳玻韧布双向网格编织结构,均匀分配主向受力。上海玻璃纤维布纤维布
芳玻韧布基本原则:芳玻韧布的设计计算基本原则有:对于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加固,芳玻韧布通常粘贴在受拉区,主纤维方向与加固受拉应力方向一致;对于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加固。芳玻韧布主纤维方向与主拉应力方向一致,但为了施工方便,通常粘贴成与构件轴向垂直,即平行于构件内原抗剪箍筋方向;对于受压构件的正截面加固,采用芳玻韧布环箍的形式;采用芳玻韧布加固时要尽可能地卸载.必要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团;芳玻韧布可按复合材料和芳玻韧布两种材料的性质取值设计:当视为复合材料时.单层计算厚度取1.3mm,弹性模量取26.5GP:当视为芳玻韧布时。上海玻璃纤维布纤维布
上海安峰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以提供BTFRP水中加固系统,FIREWRAP防火系统,安峰泰复合石材渠沟盖板,芳玻韧布内的多项综合服务,为消费者多方位提供BTFRP水中加固系统,FIREWRAP防火系统,安峰泰复合石材渠沟盖板,芳玻韧布,上海安峰泰是我国建筑、建材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上海安峰泰致力于构建建筑、建材自主创新的竞争力,产品已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众多企业和客户所认可。
文章来源地址: http://yjkc.m.chanpin818.com/fjskc/qtfjskc/deta_15922990.html
免责声明: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